近日,2024年福建省大学生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工作典型和2024年福建省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河小禹”专项行动评选结果公布,我校获4项表彰,其中获先进单位1个,优秀团队1支,先进工作者1名,优秀IP形象1位。


阳光学院坚持以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导向,把实践育人作为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的关键举措,依托“三下乡”“返家乡”、社区实践三大载体,着力构建“三位一体”实践育人长效机制,打造全年不落幕的社会实践场域。2024年,1.1万余名学生组建1318支实践团队开展社会实践,受到各地县区、乡镇等实践单位的高度赞誉。阳光学院也得到了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学习强国等多家官方媒体报道50余次

阳光学院将持续深化“百人团一村”的实践模式,聚智聚才,让乡村成为青年用心耕耘的热土,让村民成为实践项目“考官”,让每一个项目都要经过当地政府、学校、村民三方一起评估,将经验推广到其他的乡村,形成乡村振兴模式的可推广性和可传播性。

编排大型实景舞台剧、设计开发DIY研学课程、组织开展南岩农特产品展销会……阳光学院122名师生组成“皂福南岩”乡村振兴实践团,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打造“绿色南岩”“红色南岩”“印象南岩”三大精品项目,助推南岩村实现特色发展。
目前,阳光学院已开设“制皂师”通识课程。未来,“皂福南岩”乡村振兴实践团将聚智聚才,持续深化“百人团一村”的实践模式,助推南岩研学、文创和农业产业的提升。

在2019年的炎热夏季,阳光学院的薛小玲老师团队带领着16名青年学子组成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踏上了前往海拔650多米高的福安市潭头镇南岩村的征途。这一趟实践旅程,开启了他们与南岩村长达五年多的缘分。回首五年服务实践,实践队从十余人到百余人,南岩村也成长为环保特色研学村,特色产品销售量达60多万,为当地20余名女性创造了就业岗位。实践队荣获两项福建省优秀实践团队奖,实践团队所在支部也荣评福建省“三个好”支部好案例,并申请发明专利一项,主持省级大创项目3项,校村企共建横向课题3项。

阳光学院艺术学院“河小禹”专项行动实践队成立于2021年,通过开展创新活动,实践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是专业成果产出显著,团队成员充分发挥专业知识设计相关文创作品、形象IP、调研报告、宣传口号等作品,实践队成员创作作品《小禹》荣获2024年福建省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IP形象。二是深入社区等多个地区宣传河流保护,走进福建省节能中心、福州原厝水质自动监测站,亲手操作水质监测设备,体验了水质保护的严谨与精细,同时通过直播等新媒体传播方式,进一步扩大了环保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三是宣传成效突出,在实践期间,团队制作活动推文和宣传视频,先后被大学生网报、福建环协、福建河湖长制、福州河湖长制等多家新媒体平台报道。

吉祥物名字叫小禹,是一个水滴宝宝,它的整体形象以水滴为原型,头身比例为2头身,体现河流形象,弯卷的刘海象征波浪,让形象更加亲切可爱。吉祥物色系为蓝色系,寓意保持河流清澈碧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