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团委
学校首页
理论热点

理论热点
构建高校“大思政”工作新格局 多措并举提升思政引领力
时间:2024-10-10

  

构建高校“大思政”工作新格局 多措并举提升思政引领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系统阐释了教育强国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路径,首次提出教育强国的六大特质。其中,强大的思政引领力是支撑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力量根基。共建“大思政”,立足“大时代”,着眼“大格局”,承载“大使命”,是共青团提升对高校学生思政引领力的重要抓手。广东共青团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战略部署,深刻把握共青团要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主力军作用的重要要求,通过紧抓组织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科创育人和服务育人,积极构建高校“大思政”工作新格局,多措并举提升思政引领力。

  紧抓组织育人,强化思政引领力的政治功能。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鲜明特色和突出政治优势,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高校共青团工作是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校基层团组织在全团具有基础性、战略性、源头性的地位。广东共青团通过强化“一切工作到支部”理念,实施高校学生团支部理论素养、能力水平、政治功能、实践活力、风险防范本领“五大提升”行动,不断强化支部政治功能。“省校院”三级团组织联动,推动思想政治引领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打通联系凝聚团员和青年的“最后一公里”,有效增强思政引领力,为党培养输送青年政治骨干。

  紧抓文化育人,筑牢思政引领力的活力根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广东共青团紧抓文化育人,坚持德育为先,教育引导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着力培养学生奋斗精神。广东历来有开风气之先的传统,在高校采取多种形式激发青年文化创造活力,通过专题讲座、青年分享、剧目创编、歌舞展演等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结合岭南文化、湾区实践,打造青年文化产品生产、传播、体验、展示的“团字号”“青字头”阵地,生动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放、平等、互动地实现思想政治引领,激发广大青年维护核心、追随核心、捍卫核心的坚定与自觉,引导青年学子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

  紧抓实践育人,提升思政引领力的实践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充分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不断拓展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的空间和阵地。实践育人是共青团的鲜明特色。广东共青团充分发挥贯通学校与社会的组织体系和实践教育优势,针对全省高质量发展头号工程,创新推出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建立“百千万校地通”实践育人平台,实现供需两端精准匹配。组建青年大学生突击队入县下乡、奔赴山海,在高质量发展大局中知行合一、各施所长,帮助广大青年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国情省情社情民情,实现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相统一。

  紧抓科创育人,做强思政引领力的创新底座。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科技支撑力重要概念。要筑牢科技支撑力,就要推动“实战化”能力创新,推动研究真问题、开展真实践、产出真成果、实现真培养。广东积极引领青年大学生“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将地方高质量发展需求变成科研创新的攻关课题。以“挑战杯”为龙头,构建“前端培育、中端实践、后端孵化、跟踪研究”大学生创新创业成长全链条服务体系。在大学生中树立科创报国、投身社会实践、推动社会发展、解决民生问题、实现创新创造的理念,引导大学生勇担国家社会发展使命。

  紧抓服务育人,彰显思政引领力的青年关切。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服务青年是共青团工作的“生命线”。广东率先在全国打造全省统一接听的12355青少年服务体系,为青年提供全面、专业、高效的7×24小时全天候的心理咨询与法律援助服务。积极打造“职业指导+基层实践+实习就业+创业帮扶”的“促就业”工作闭环,每年发布超10万个实习、见习、就业岗位,把“青年优先”发展理念落到实处。指导学联学生会组织培育一批“我为同学做实事”精品项目,精准解决学生的“糟心事”“烦心事”,让青年学子感受到党的关爱就在身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亲和力,助力青年成长成才。

  新时代新征程上,广东共青团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抓好后继有人根本大计结合起来,在高校“大思政”工作体系中发挥共青团组织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科创育人、服务育人等优势,进一步巩固完善“大思政”的工作格局,不断加强对青年的思政引领力,引领广大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广东实践中挺膺担当、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