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团委
学校首页

科技创新
是什么“风”把他们吹到了荣誉表彰现场?
时间:2025-04-02

是什么“风”把他们吹到了荣誉表彰现场?



2次国家奖学金获得者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

国赛银奖获奖者

青年志愿者协会主席

是什么“风”把他们吹到了一起?



近日,阳光学院“爱国励志担使命,求真力行树新风”2024年学风建设表彰大会在行政楼音乐厅举行。

本次大会共表彰了学术科技优秀成果奖9人、国家级竞赛获奖项目15项、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先进团队6个、社会实践先进个人10人、温暖学生8人、温暖辅导员8人、温暖教师8人、见义勇为先锋1人、国家奖学金获得者17人、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者8人、学风建设先进单位13个。



 




每一个荣誉数字背后

都跳动着阳光人的追梦赤子心

让我们一同感受榜样的力量

见证阳光人的风采

不止步的国奖学霸

2021级人工智能专业

张茜菲

 


大学的每一天我都不想荒废,每一步我都希望走得踏实,因此我很早便意识到时间规划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我会将事情按照紧急和重要程度进行分类排序;优先处理紧急重要的事情,合理规划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同时,为了能够让自己拥有长效专注的时间,我还会利用时间管理APP来加强自己的行动执行力,至今,我累计专注了1407小时,并依靠我的专注时间在APP中种下了2446棵树。见证荒漠变绿洲的不仅是手机屏幕,更是我的知识疆域

大学四年间,我通过系统化的时间管理实现了个人成长目标:连续两年获得国家奖学金,参与10余项国家级及省级竞赛,4年综测排名第一,累计获得校级表彰20余次,拥有3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法学女孩的“双创”竞赛破圈记

2022级法学专业

陈晶晶

 


大一入学时,校园里一张“互联网+”大赛的招募海报吸引了我的注意。在宣讲会上,学长学姐们深耕赛题的热忱,点燃了我尝试的勇气,让我开启了“双创”之旅。从搞不懂专业词汇的“竞赛小白”到能够拆解项目逻辑的项目主讲人,中间是100多份会议记录,五万多字的答辩题库的努力,是对学科竞赛的热爱

获得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国赛银奖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卡在凌晨三点的数据模型、被指导老师打回重做的商业计划书、无数个通宵达旦的夜晚......但我们都坚信,“真正的竞赛不是击败对手,而是将准备过程中的每一滴汗水,都淬炼成璀璨的光芒”,团队的成员都努力地凝聚成一股力量,将成果完美地展示给大家,也正因如此,我们一步步站到了国赛的领奖台上,超越了自我,实现了我们的“竞赛梦”。



跨三城三校


为阳光学院“代言”

2022级工商管理专业

吴承狄



  

去年,我以“返家乡”实践者的身份回到母校宣讲,在宣讲的过程中,我意识到一个人的力量在招生宣传的影响是有限的。今年,我发起成立了“逐梦阳光宣讲团”,召集了8名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为阳光学院“代言”。

招生宣讲是一场“以心换心”的双向奔赴。站在讲台上,宣讲团代表的不仅是自己,更展示了阳光学子的形象。为了让大家能够更好地了解阳光学院的办学理念、办学条件、特色专业和校园文化,我们摒弃了传统宣讲模式,针对不同的学校制定了差异化宣讲方案,以“过来人”身份分享真实故事。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宣讲取得了来自不同学校的师生的共同认可。8人团队的力量仍然是渺小的,未来,期待有更多人可以加入我们,在“办百年名校”这条路上,贡献出属于阳光学子的一份力量。


在阳光学子尽情绽放光芒的同时

有这样一群人

默默地为阳光学子“保驾护航”

常抓不懈,师生共建优良学风

人工智能学院党委书记

柯燕华


 


学风建设是一项长期、基础性的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学生、领导全员携手共进,形成合力。在实践中,我们摸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以课堂和宿舍为两大核心阵地,通过教师、辅导员和学生三方的协同发力予以推进,同时围绕三类双向赋能机制展开,并配套实施N项具体举措,以此才能全面夯实阳光学院学风建设体系。


“24小时在线”的暖心姐姐

跨境电商学院辅导员

施清芳


从手把手简历修改,到下宿舍心谈心,再到考研送考,帮助一个又一个需要帮扶的同学们,我总能回想起学生对我说的一句话,“有你在,找工作就像多了个能24小时求助的亲姐姐。”

这些年,我办公室的灯总是亮到最后。有人问这样倾注心血是否值得,可当我看着曾经不敢抬头的学生寄来喜报,收到他们在新岗位上的第一束鲜花,听见他们说“老师,我现在也能带实习生了”,我知道这些年轻的生命早已和我血脉相连。教育不是流水线上的加工,而是用真心唤醒真心,用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我愿永远做那盏不灭的灯,因为每个孩子破茧成蝶的声响,都是人间最动人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