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团委
学校首页
学院风采

学院风采
马江通识讲坛第二期|创新与文明对话,从世博会看见未来
时间:2025-09-13

马江通识讲坛第二期|创新与文明对话,从世博会看见未来

为深化"博雅·实践"通识教育内涵,拓展国际视野与前瞻思维,提升师生的创新素养与跨文化理解力,9月12日下午14:30,第二期马江通识讲坛以“创新集结号,精彩世博会”为主题在船政书局举行,带领师生展开一场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

阳光学院通识教育学院副院长苏广在开场时特别介绍马江通识讲坛取马尾母亲河“马江”之名,以地域符号为基,以船政精神为魂(船政学堂、马江海战遗址),既承载着“向海图强”的历史重量,又闪耀着“通汇古今、识见未来”的时代光芒,希冀成为马尾文化“从历史走向当下,从本土走向世界”的精神地标。

本期的马江通识讲坛作为2025年马尾区全国科普月的系列活动,本期主讲人为阳光学院通识教育学院教授、梦山师徒智慧工坊负责人吴志跃院长。吴志跃院长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任福建博物院党委书记、院长,中国博物馆协会专家组成员,文旅部国际博物馆联盟副理事长、中国博协丝路专委会主任委员、陈列艺术专委会、文创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入围“中国文化管理年度人物”100强,荣获“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多次出任“长江学者”等多项部委及文博物馆界高级评委,多次担任文博项目、文旅与项目的策划人,并多次担任“国家艺术基金”、中国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展览”终评委。吴志跃院长结合其两度亲赴日本参观2025年大阪世博会的经历,以大量第一手影像与案例,引领听众沉浸式体验世博会的创新现场。

活动汇聚了多方嘉宾,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副主任叶红、中共福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方志处副处长林巧、马尾区文联主席庄家伟、阳光学院党委副书记苏享平、马尾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主任韩青、马尾区科协郭毓香主任、马尾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综合科负责人杨菲、华福证券马尾营业部总经理张莉莉、兴业银行自贸区分行零售行长郑晓清、阳光学院通识教育学院院长蔡韦龄、副院长蒋湘玉莅临讲坛现场,与阳光学院师生和社会民众齐聚一堂,踏上了一场沉浸的世博之旅

吴志跃院长以亲历者的身份,讲述了自己两度前往日本参观世博会的经历。他第一次参观两天只走过十个展馆,第二次则以工作人员身份两天走过十八个馆,效率与体验大为不同。从他的讲述中,世博会170余年的发展史被清晰梳理。从1851年伦敦水晶宫的惊艳登场,1889年巴黎世博会临时搭建却成为地标的埃菲尔铁塔,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首次确立主题,1977年国际博物馆日开始走上主题化道路,二者的发展路径不谋而合。2010年上海世博会参展国家与组织多达246个,参观人次突破七千万,创造了空前的盛况。而2025年大阪世博会,则将成为日本继1970年后第二次举办的盛会,也是亚洲世博史的重要节点

屏幕上播放的第一手影像与案例让人眼前一亮。大阪世博会的“大屋根”映入眼帘,这座高达二十米的巨型木结构建筑,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同类设计,内部外部分布着一百八十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展馆。吴院长以多个国家馆为例,生动阐释了科技、文化与设计如何深度融合以回应时代命题。例如非洲馆通过可变色互动彩球巧妙控制人流动线;波兰馆以潜艇出水意象结合细水景观,融合自然与科技之美;美国馆以航天精神为核心,模拟火箭发射井震撼场景;而法国馆则借助罗丹雕塑“双手”的意象,贯穿多个展示主题,体现完整的策展哲学。

在吴院长讲述英国馆时,现场出现了一段温馨而富有意义的插曲:当吴院长播放馆内视频并讲解英国馆的展陈形式新颖,设计、制作技术精湛。他邀请了现场嘉宾马尾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综合科负责人杨菲为大家即兴翻译日语,让大家了解动画视频中的对话故事。吴院长补充道,英国馆以故事为主线的体验,通过数字化的展示,将各类造型与动画视频相结合。每一个空间都经过精心编排,共同讲述一个连贯的故事。在这里,建筑成为讲故事的方式,体验转化为永恒的记忆。

除了分享各国展馆的创意实践,吴院长还从专业角度分析了博物馆陈列与展览策划的现代理念。他强调,基本陈列应保持文物主体性,慎用数字媒介,让唐宋元明清的文物自带厚重之美;而专题展和特色陈列展因文物有限,则可借助数字化手段增强感染力与传播维度,制造感动点与亮点,以带动观众情绪。

他指出,成功的展览需要从陆、海、空全维度出发,将主题巧妙融入,让观众在审美与节奏中获得共鸣。数字化的应用也要有层次,既要考虑“地头”的实感,也要思考“悬空”的展示,再延伸至“天上”的意境,以层次感和律动感塑造观展体验。讲求“陆海空”三维空间融合、审美节奏把控与主题情感共鸣,避免“千馆一面”,真正实现“以文化育人、以展育人”。

本期讲坛通过对世博会创新案例的多维解析,不仅拓展了师生对全球创新动态与文化多样性的认知,也深刻呼应了通识教育在促进学科交叉、价值引领和思维创新中的核心作用。未来,通识教育学院将继续依托“马江通识讲坛”这一平台,持续引入前沿学术资源与社会力量,推动通识教育走出课堂、融入现实,传统与未来在此交汇,为培养具有广阔视野、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的时代新人提供坚实而温暖的土壤。

而这场讲座,也正式拉开了科普月系列活动的序幕——9月19日,首个全国科普日马尾区主场活动将在我校举行,更多精彩值得期待。

思想无声,却如江河流转。在掌声与灯光的交汇中,我们仿佛触摸到一种跨越国界的共鸣。世博如一扇窗,照见人类用科技、文化与设计书写的未来答案;而通识教育,正是那把钥匙。这个午后,马江之畔,“创新”的号角已然吹响,而通往世界的大门,正向我们缓缓敞开。

马江通识讲坛突出“内容上打破学科壁垒,形式上走出校园,机制上建立双向反馈”。旨在将讲坛塑造为思想碰撞的熔炉、需求对接的桥梁、合作孵化的平台、校地共生的纽带。讲坛在马尾船政遗址群中举办,面向社会大众,实现“讲坛即博物馆”的沉浸体验,跨越文、理、工、艺的学科壁垒,将文化IP与通识教育的深度结合,实现“以史铸魂、以知破界、以行致远”的通识育人目的,最终成为马尾区乃至福州市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和创新引擎